燕山大学操作系统建设内容

浏览量:1270

发布日期:2017/9/15 19:49:18

1“强内核、柔外壳”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框架建设

(1)柔外壳:内容演化和资源多样,同时体现需求和技术变化教学资源和环境,柔化课程内容、柔化师资队伍、柔化实践环境、柔化考核过程, 解决教学内容演化的问题,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整机制;

(2)强内核:体现在强化创新思维培养的专业原理、技术和实现内容,强化面向创新能力提升的培养目标,强化面向创新操作指导的教师队伍、强化问题导向的面向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强化创新想法实现的实践环境;

2面向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操作系统课程的内容体系建设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学内容中始终贯穿着创新理念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1)凝聚创新能力培养教学题材和知识点

(2)面向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创新

(3)操作系统结构创新过程

(4)操作系统功能创新过程:

(5)处理机执行机制创新过程

(6)存储器管理创新过程

(7)解决内存不足方法与技术创新过程

3面向应用的操作系统课程实践能力迭代培养机制建设

(1)不同操作系统功能和操作体验实践

(2)操作系统API应用编程设计

(3)基于多道程序完成原理算法编程与多道程序运行效果分析

(4)基于实践内容的课堂讨论与评议

(5)面向应用的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4“强内核、柔外壳”的操作系统课程实践资源和环境建设

(1)与知名公司共建精品课程: Android操作系统及程序设计,Google(谷歌)校企共建实用精品课程;

(2)与知名公司共建实验室:与Intel公司共建创建了“燕山大学-英特尔多核技术实验室”;

(3)建设实验和自主学习环境:http://202.206.245.23/oscai。

5 建立“强、柔”结合的优势互补操作系统实践指导机制

    建立以专职教师主,博士生为辅、研究生为补、本科生为助的课程及实践指导团队将专职教师多角色主导与特定工程背景和经验丰富的博士生指导的辅助角色相结合,发挥全日制硕士熟悉实践环境和积累的实践经验优势来补充日常指导力量,利用往届操作系统课程优秀本科生,发挥他们“榜样”力量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新本科生掌握实践工具和环境程,快速进入实践环节,实现专职多角色与兼职单角色相结合的“强、柔”结合的优势互补指导团队。